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傳授楊宗翰說,教育部要求大學把必修學分往下調降,通識國文首當其衝,學分從3學分降為2學分,對於學生的中文能力更難搶救。
但高中教師也埋怨,教育部談國文素養,卻把國中小國語時數下降,但當孩子連話也說欠好、連字都邑寫錯時,要談「素養」是不是刻舟求劍?沒有根底,談任何素養都是假的。
有大學教授說,現在的大學生對傳統語言表達與國粹常識相當匱乏,「語言癌」根深蒂固翻譯教育部又要大學調降必修課,通識國文課首當其衝被犧牲,學生的中文能力幾乎沒法挽救,還是得靠高中老師把孩子的中文基底打穩翻譯
在書寫方面,薛慧盈說,毗連詞不當使用是很可怕的,某些辭彙例如「無時無刻」後面必然要加「不」才能完全表達真實的意義。近幾年來因為注音打字不選字的結果,也完全反映在書寫文字上。「因該」、「覺的」這類語𢑥常出現在作文周記中翻譯
薛慧盈說,究其緣由,或許跟國中小國語時數降低有關;而國小國語的根基不穩,到了國高中要改就更堅苦。當華頓翻譯公司們看到高中生連基本標點都不太會用、連好好說話都辦不到,想要從根本上再從頭教就要耗費更多心力。
北斗家商國文科教師薛慧盈說,在書寫或言談中有不合邏輯、過量冗詞贅句現象者,稱之為「說話癌」。她舉例,常常會聽見學生聊天時說:xx的部分,其實這些底子不消加。如果是上台陳述,白話贅詞讓聽眾覺得痛苦。此外,無意義的毗連詞「然後」、「後來」、「接下來」、「以後」,更不休泛起。語音發音也是個問題,ㄖ、ㄌ不分;ㄢ、ㄤ不分,平常聊天也許無礙,可是假如是上台簡報或是推甄面試,這些缺點就可能被放大。
「學生的語言癌很難戒除」,楊宗翰說,大學生的語言癌環境嚴重,且根深蒂固翻譯有男生跟女生告白,卻滿口語言癌,非常尷尬。他每次上課時,城市以三年前結合報說話癌專題當教材,幫學生割「癌」。
文章出自: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66/3166222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公司02-77260932